研究人员首次在超薄六方氮化硼中实现对核自旋量子位的控制!

据8月15日发表在《自然·材料》上的论文,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光子和电子自旋量子位来控制二维(2D)材料中的核自旋,实现了在2D材料中写入和读取带有核自旋的量子信息。他们用电子自旋量子位作为原子尺度的传感器,首次在超薄六方氮化硼中实现了对核自旋量子位的实验控制。该研究工作拓展了量子科学和技术的前沿,使原子尺度的核磁共振光谱等应用成为可能。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个展示2D材料中核自旋的光学初始化和相干控制的工作。

自旋量子位可以被用作传感器,例如探测蛋白质结构,或者以纳米级分辨率探测目标的温度。捕获在3D金刚石晶体缺陷中的电子能产生10—100纳米范围的成像和传感分辨率,而嵌入在单层或2D材料中的量子位可更接目标样本,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强的信号。为实现这一目标,2019年,六方氮化硼中的第一个电子自旋量子位诞生。

此次,研究团队在超薄六方氮化硼中建立了光子和核自旋之间的界面。

核自旋可以通过周围的电子自旋量子位进行光学初始化——设置为已知的自旋。一旦被初始化,就可以用无线电频率来改变核自旋量子位,本质上是“写入”信息,或者测量核自旋量子位的变化,即“读取”信息。他们的方法一次利用3个氮原子核,其相干时间是室温下的电子量子位的30多倍。2D材料可以直接层叠在另一种材料上,从而形成一个内置的传感器。

研究人员表示,2D核自旋晶格适用于大规模的量子模拟。它可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为控制核自旋量子位,研究人员首先从晶格中移除一个硼原子,并用一个电子取代它。电子位于3个氮原子的中心。每个氮核都处于随机自旋态,可以是-1、0或+1。

研究人员用激光将电子泵浦到自旋态为0,这对氮核的自旋影响可忽略不计。最后,受激电子与周围的3个氮核之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迫使原子核的自旋发生变化。当循环重复多次时,原子核的自旋达到+1状态,无论重复相互作用如何,它都保持不变。当所有3个原子核都设置为+1状态时,它们就可用作3个量子位。

标签: 超薄六方氮化硼 电子自旋量子位 3D金刚石晶 传感分辨率